【人物名片】冯逸霏,武汉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2403班副班长,会计学院院团委组织部干事。大一上学期以“注册会计师”为方向荣获职业规划大赛院赛第一,大一下学期带领“情暖夕阳”团队获校级公益创投三等奖。从为班级策划活动到为社区老人定格笑容,她始终相信:“青春的答案,藏在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里。”
01职业规划大赛:一场与自己的深度对话

去年秋天,我刚踏入大学,对“职业规划”四个字充满抗拒——刚上大一的我,连会计分录都写不利索,怎么规划未来?直到从父母的嘴里听到的一句话:“规划不是预测未来,而是用行动定义可能。”
有人会问我为什么想做一个注册会计师?那说得上是账本里的童年,让我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小会计”。父母经营的温馨小店让我从小接触到账本,这也让我从小就想成为既能用专业守护数据的真实,也能用温度填补数字的缝隙的会计师。
最后的结果我也深知来之不易,职业规划的核心是以终为始,通过了这次比赛我也更早的思考自己的兴趣、能力和职业方向。这种思考习惯也让我在大学阶段更有目标感,避免盲目跟风。在参赛过程中,往往会需要梳理个人经历、分析行业信息、设计演讲展示等等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锻炼到了我的表达能力、抗压能力、系统性思维,让这些能力以后在职场上持续发挥作用。
其实对于我来说参加活动本身不是目的,关键是通过活动实现自我成长。盲目参加活动和宅在宿舍,本质上都是被动选择,但真正重要的是明确你想通过活动获得什么,要将比赛经验转化为长期优势。
02“情暖夕阳”:快门按下的不只是照片

让人与人产生联结,比算对一道题更有成就感。大一下学期,我立马将想法付诸实践,但当我带着相机走进社区时,心里其实还揣着职业规划赛的遗憾——那些PPT上的“社会价值”,到底该怎么落地?
直到我遇到了之前志愿服务期间遇到的李秀琴奶奶,我的心中就立刻有了答案。从她衣柜里翻出了年轻时最爱的旗袍,在一个平常普普通通买菜的小路,镜头定格下她那一刻最灿烂的笑容。
当你问到:“注册会计师和社区摄影有什么关系?”现在我会说:职业规划教我用理性搭建框架,公益实践教我用感性填充色彩。对账时0.01元的误差都不能放过,但老人眼角的泪光教会我:有些价值,永远无法被量化。
虽然说校园生活没有标准答案,但现实证明:主动探索的人更容易抓住机会,保持良好的思维模式,会比单纯你纠结该不该参加活动更有意义。最后,我想说:青春从不该被定义,无论是算盘上的精准,还是镜头下的温柔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