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9日清晨,襄阳市老河口市李楼小学的校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一群青年志愿者带着知识与热情,跨越城乡距离,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启蒙与思维启迪之旅。
语文课:姓氏里的文化密码
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……”朗朗的诵读声从教室传出。志愿者丁娜斯以《百家姓》为引,将汉字的演变史与家族脉络娓娓道来。姓氏不再只是课本上的符号,而是孩子们探索自身文化根源的一把钥匙。课堂上,孩子们争相分享自己姓氏的故事,眼神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。

(志愿者丁娜斯与孩子们互动,讲解《百家姓》的文化内涵)
数学课:方程思维的奇妙之旅
“谁能告诉我,3乘以多少等于15?”志愿者方杨的问题一抛出,教室里立刻举起一片小手。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游戏,抽象的数学方程变得触手可及。当孩子们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“x=5”时,全班自发响起热烈的掌声。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验算痕迹,记录着他们思维的跃动与成长的足迹。

(志愿者方杨给孩子们将解数学题)
手工课:彩笔绘就的家国情怀
手工课上,孩子们用彩笔为中国地图填色,黄土地的赭黄、长江水的湛蓝在他们的笔下流淌。“看,这里是襄阳!”一个男孩兴奋地指着地图上的家乡。志愿者郑一鸣一边指导,一边讲述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。当43幅五彩斑斓的地图铺满教室地板时,地理知识已悄然化为孩子们心中可触可感的家园记忆。

(孩子们展示亲手绘制的中国地图,笑容灿烂)
英语课:数字里的世界之窗
“One, two, three...”清脆的童声在英语课堂上回荡。志愿者滕方怡婧通过趣味问答和互动游戏,让孩子们从羞涩跟读到自信抢答。当孩子们流利地拼出“fifteen”时,眼中的光芒让志愿者倍感欣慰。这些简单的数字音节,正成为孩子们打开世界之窗的第一把钥匙。

(志愿者滕方怡婧与孩子们互动,课堂气氛活跃)
课后:点亮心灯的陪伴
夕阳西下,志愿者们化身“学伴”,为孩子们一对一辅导功课。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,记录着耐心与智慧的传递。当难题被攻克时,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,成为这一天最美的风景。
这次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,更是一场文化的播种。志愿者们以热情与智慧,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与探索勇气的种子。当教育的微光持续照亮乡土,每一颗种子的萌发,都将为未来的参天森林积蓄力量。
【媒体报道-今日头条】
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526728947741016585/
